ABOUT GREEPI
关于归派

归派经典案例 | 农旅产业融合创新区——山水谷歌·万物生

发布时间:2018-07-11

 

秦皇岛屏障京津、倚靠唐秦,位于中国北部,河北省东北部,南临渤海,北依燕山,东接辽宁,西接京津,素有“京津后花园”之美誉。


项目地地处燕山余脉东南隅——柳河山谷,地貌为浅山丘陵,整体呈北高南低,北部区域位于丘陵山谷中,南部区域逐渐呈现平原形态。柳河水系贯通项目南北,形如“游龙”行于绿谷沟壑中。


图7-40  项目地山水肌理分析


(一)项目开发方向及核心思路


通过对资源、政策、市场及周边同类项目的分析,归派国际认为项目地应整合柳河山谷的生态资源、文化资源、农业资源、产业资源及社区村落,建设开发集美丽乡村建设、科技农业、农业会展与贸易、生态休闲、田园度假、体育运动、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。

图7-41  葡萄酒产业统领的一、二、三产业联动发展


图7-42  项目地综合分析总结


(1)营造独特的乡村环境与文化氛围,充分利用浅丘地势环境与水系资源,让乡村度假“上山入水”;


(2)引入科技、设施技术等,创建现代农业,开展现代农业会展与农业贸易;


(3)注重乡村文创与农业科普,升级农业;


(4)关注市场情势,将农业场地融入到大众休闲潮流中,打造适于家庭游、亲子游的田园休闲产品;


(5)利用葡萄酒产业的高端属性,创建庄园式度假产品。


(二)总体定位——农旅产业融合创新区


在卢龙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下,以全面落实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及创新农业产业的发展,充分利用独特的浅山青谷环境,深入发挥水资源与农业资源的价值效益,引入国际化的元素,以农业产业为主体,创新融合旅游产业、康养度假产业、影视娱乐产业、体育休闲产业,创建新型城镇田园社区、乡村创意文旅区、田园综合体、葡萄酒休闲、庄园康养度假、体育运动、影视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。


(三)品牌策划——山水谷歌·万物生

 


图7-43  形象定位元素表达


(1)表达“青山绿水幽谷,歌颂万物生生不息”的优美意境!联想丰富,符合在地资源特征,突显未来的开发建设的田园生态调性。


(2)借助知名品牌效应,套用“谷歌”品牌内涵——以谷为歌,是播种与期待之歌,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。“山水谷歌”寓意柳河山谷,鲜活而充满生命力,万物汇聚,成一片新绿,无边无际。


(四)产业构建——“农业+N”体系


立足农业生产基础,以农业产业化发展、农村创新城镇化发展及农民职业化发展为目标,以“农业+N”模式着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链,打造农业跨界发展道路,形成可持续增长的农业经济体,主要融合旅游、康养、教育三大产业。


(1)“+旅游”:以旅游产业集群为城镇发展核心动力,旅游带来消费动力能直接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;新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,包括旅游乡村旅游综合体、田园综合体等。


(2)“+康养”:依托优良生态环境,深度挖掘并延展柳河山谷的“长寿文化”,引进知名医疗机构和颐养品牌,打造具有山养农养特色的田园康养产业。开发养生农产品系列与田园绿色休闲产品,打造冀东地区农养康复和服务高地。


(3)“+教育”:依托场地环境、农业产业资源、知名农业院校、农业研机构等文化教育资源,发展以农业教育为核心的特色产业。


图7-44  产品体系构建


(五)功能规划

 


图7-45  功能空间布局图


(1)万物生·康养旅游度假区(农旅产业融合创新区首开区)


定位:融入卢龙县文旅产业大发展的浪潮中,对柳河山谷进行创新合理式的文旅开发建设,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。在项目开发中,以乡村振兴政策为指导,借鉴成功的田园综合体经验,以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增长、协调发展“三农”为目标,构建出一个以生态文化为灵魂,集康养度假、文化体验、户外运动、农科教育、农业体验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。


营造理念:打破物我的差异,用生命的视角塑造景观建筑与体验;打破昼夜的节制,用光影的魅力塑造夜间的消费引力;打破东西的隔阂,用异域的风情描绘多元的文化对话;打破南北的距离,用水乡的温柔软化北方的大地山河;打破邻里的阻隔,用共享的精神组建友好的社会关系。


图7-46  万物生•康养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图


(2)田园兴·农科田园综合体(产业融合创新区南部)


定位: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,以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增长、协调发展“三农”、农业产业升级为目标,以“农业+教育”“农业+旅游”为途径,创建集现代化农业生产、农业人才教育培养与科技孵化、农业休闲旅游、田园度假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。集中展示智慧农业、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的现代农业盛景,成为卢龙现代农业展示的窗口、产业融合的平台、城乡互动的缩影。


发展目标:打造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、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示范区、国家级田园综合体。


图7-47  田园兴•农科田园综合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