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案例

 

项目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之东北部,东接乐山镇新华村,西靠枫元村,南邻土坝村,北抵苟坝村。规划范围约16平方公里,主要包括南部的花茂村和北侧的苟坝会址。


项目地毗邻国家级高速干道遵赤高速、杭瑞高速和兰海高速,国道326和省道208紧邻项目地,距仁怀机场50公里,遵义机场100公里,交通区位优势明显。

(一)规划背景

(1)1935年,毛泽东在这里用马灯照亮中国革命道路

1935年03月10日,召开了著名的苟坝会议,会议决议进攻打鼓新场。毛泽东深夜提着马灯沿小路去找周恩来商谈取消进攻计划,第二天,周恩来紧急召开会议取消进攻打鼓新场,并成立毛泽东、周恩来、王稼祥三人军事领导小组,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,成功实现了四渡赤水的战略目标。苟坝会议遗址还留存至今,这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,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地位,标志着毛泽东正确主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,也确立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的关键。

(2)2015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找到了乡愁

2015年06月16日,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了这里,在枫香镇考察时,连片的向日葵花开得正艳,习近平下车驻足欣赏,称这里是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的地方。

习总书记此次考察做了重要指示:坚持以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升级版建设为总抓手,统筹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齐步走,以实现“村有主导产业、户有增收门路、人有致富技能”为总目标。这是2018年中央提出“乡村振兴”大战略的前奏。



(二)总体定位——中国乡村红色农旅产业创新区

继承苟坝会议的红色革命辉煌,承载当代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,以红色旅游文创、会议论坛交流、乡村农村示范三大功能主题为核心,打造集红色旅游、会议学习、乡村度假、产业发展等特色为一体的中国乡村红色农旅产业创新区、中国乡村振兴的先导区。

(三)发展策略

以乡村振兴为最终目标,通过产业融合、旅游发展、乡村改造、农人教育、平台搭建的五个维度,为乡村发展和景区开发保驾护航。

(四)产业体系构建——“3+2”发展模式

1、三大主导产业

红色旅游产业——依托苟坝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苟坝会议遗址地位,围绕红色旅游,打造集红色教育、山水演艺、素质拓展、党建学习、红色文创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产业链。

陶艺文创产业——延续花茂村百年陶艺加工的历史文化,与贵州茅台酒业合作,开发具有典藏价值的限量版特供茅台酒,同时开设陶艺体验坊、陶艺学院、陶器实验室等项目。打造以陶艺文创为主导,木艺家居、手工纸艺、油纸伞艺等文创产业为辅助的文创产业链。

生态农业产业——以立体种养模式,发展千亩梨园和果林生态鸡基地;共享农庄模式,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基地;稻鱼共生模式,发展特色稻鱼种养基地;稻田景观模式,发展景观稻米种植基地。

2、两大配套产业

康养避暑产业——利用花茂村天然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,打造商务会议中心、避暑度假产品、康体娱乐配套、乡村养老基地、酒店民宿群等产品,形成康养避暑产业。

乡村人才孵化产业——打造农人孵化基地、乡村振兴交流论坛、乡民讲座大讲堂、乡村自然课堂、儿童农场学校、物资物流运输站等产品,以乡村人才培养为目标,实现花茂村的乡村振兴。

(七)平台搭建——搭建五大平台,为乡村振兴护航

(1)建立农村合作社: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,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、加工、运输、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、信息等服务来进行农民的管理,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。

(2)实施品牌乡村工程:统一区域品牌形象,强化品牌组织,形成品牌体系,保护知识产权,避免恶性竞争,逐步将农特产品、文化产品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。

(3)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: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,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,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,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,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。

(4)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:从产业、产品、资源、主体的组织平台着手,打造供需互动的交易平台,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,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,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。

(5)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: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,充分利用互联网、物联、区块链等手段,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,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。